【兔子洞裡的愛麗絲】和寶貝一起打好數學的基礎!(精選節錄)

部落客|兔子洞裡的愛麗絲

        唯有開始經歷孩子的小學階段之後,才會發現之前有哪些的不足。自從萱萱上小學之後,我更加感受到,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。孩子要是這部份不足,媽媽在教功課時就會有多麼的痛苦(淚奔)。
        可是培養邏輯思維這件事,說得很容易。但怎麼有系統地培養卻很難。這個和拼拼圖的邏輯、玩桌遊遊戲的邏輯又不一樣了,尤其還要能和學校的課程搭上邊,媽媽不是專業的老師,該如何幫孩子規劃呢 ?

        從去年,我就因為廠商的推薦認識了一套數學教具–魔數MONTHLY當時廠商就跟我說這一套教材有多麼地棒。魔數MONTHLY是由韓國人研發的數學教學系統,由就讀哈佛的創辦人與400位亞洲數學老師所共同研發。這一套系統集結了多國使用的幼教與小學數學教材,適合 4~12 歲的孩子。內容上也符合台灣的108課綱。

        原本廠商在跟我分享時,我還沒有太大的感覺,只是單純覺得這是學習數學的教具,這套教材有好漂亮的木質教具以及原文教本,質感相當地好。

        後來今年帶著孩子實際操作之後我發現……這是有系統的教學耶!和小學的數學課程一樣,但是又不一樣(你們一定覺得我這句話好奇怪、好矛盾,繼續看下去吧)

        這部分要不是我經歷了小學生的課程,也拿來做了比較,我絕對不會察覺到學校數學教學上的問題。我猜這些問題,應該也有很多父母跟我一樣都沒發現。接下來我會先分享我們體驗的魔數教材,再跟大家分析學校課程和魔數教材的差別。

【認識~魔數教材】
        魔數的教材分為入門學習組扎實學習組、進階學習組

入門學習組:
        小一先修系列,適合5歲以下的孩子。內容有:數和運算、基礎加法和減法、各種形狀、邏輯拼圖和時鐘等。

扎實學習組:
        小二先修系列,適合6~7歲的孩子。內容有:數和運算、測量、三位數、加法和減法、九九乘法、問題解決、各種平面圖形、時刻、立體空間等。

進階學習組:
        小三先修系列,適合8歲以上的孩子。內容有:乘法除法、容積、重量、分數與小數、加減併式數字拼圖、圓形、翻轉圖形等

        我們體驗的教材是入門學習組裡的做數(Make Numbers)。這一套教材有含一本英文書籍,書裡面有數學教學和習題。看到教材是英文原文不用擔心,我英文不好也看得懂意思 (我反而覺得我可以學數學相關的英語了)。而且每套教材都會有課程影片,會有台灣的數學老師帶著孩子、父母一起操作喔!以入門學習組來說,影片就有 48 支了。這是影片範例,給大家參考。





這是教具部分,有豆莢運算版、代表豆子的圓形牌20顆。10個珠子的分解組合箱、0~9的數字卡以及加、減符號卡。

        這些教具很重要,也是靈魂啊~~~它可以讓孩子藉由玩遊戲的方式輕鬆學習數學邏輯概念喔!操作很重要,可以加深印象。而玩中學也很重要,開心的心情能讓學習效果加乘。

【魔術教材〔做數〕:開箱實測體驗】
        我們體驗的這一套做數(Make Numbers)教材學習有分四個階段 :
        第一階是10的分解與合成、10以內的分解與合成
        第二階是湊10的加法與10的減法以及三個數的加法
        第三階是運用第二階湊10的概念來學習10位數的加法和減法
        第四階是三個數的混和加法與減法

第一階段10的分解與合成、10以內的分解與合成
        10的分解與合成和10以內的分解與合成。尤其是10的分解與合成相當的重要。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基礎,也是建構與培養邏輯的基礎。那麼在這套教材裡,教具要如何幫助孩子學習10的分解與合成呢?


有兩種教具可以協助 :其中一個是豆莢運算板,這個遊戲版可以運用一個豆莢有十顆豆子這部份,來學習拆解找出答案。

         一開始孩子不會拆解時,可以由父母來出題,我先讓七恰練習用3來拆解。

         題目我也是讓七恰來排,她用橘色排出三顆豆子,然後再讓她用另一個顏色的豆子填滿豆莢。



        等她排滿後,我問她紫色的豆字有幾顆? 她就一一數出來,告訴我答案是有7顆,再讓她自己寫上答案。


        她寫完答案之後,我再用豆莢解釋了一次 3和7 與10的合成關係。第一次的時候她似懂非懂,後來到了第2題時,她開始懂了。第二次的題目我教她用4來找答案,她得出要填滿豆莢的話,需要再6顆豆子才行。

        來到第三次的時候,是用5來合成,她就變得非常熟練,一下子就告訴我另一個答案是5。讓我覺得孩子的學習力很強,她也已經了解這個遊戲的玩法,她抓到邏輯了。


        後來再運用這個豆莢我們還玩了10以內的合成與分解,也做了練習題。


        七恰自己答題、自己畫圖,也一一算出答案是9,解答都是她自己寫的喔。


        玩過這個豆莢遊戲之後,她從此對加法非常的有興趣。常常會自己自言自語說2+2=4,然後還出題問自己2+3=多少?接著她會用自己的小指頭來計算,算出5後說答案是5 。

        七恰目前才快要5歲,她已經會簡單的加法讓媽媽很欣慰啊!之前她只會數數字順序而已,對加法真的沒什麼概念(因為我也不知道要怎麼教)

【魔數教材和學校課程的差異】
        你可能會想……這樣操作對於加、減法真的有概念嗎?答案是真的會!藉由七恰我看到了,孩子在不斷的操作教具練習之下會對加法、減法愈來愈有概念。而且在此之前我沒教過她關於數學的任何概念,但是她的確藉由這些操作學到不少數學的邏輯。

        題目的答案是固定的,但是解答的方式卻可以不一樣。當嘗試的方式愈多,經驗也愈多,是不是有助於孩子邏輯的發展呢?孩子的邏輯是真的可以培養出來的,數感也能培養。而其實這樣的拆解練習,在奧數也會多次運用到。

        其實從第一階段的10的分解與合成到第三階段這些部分,在小學部分也有教唷!(我要開始探討現今的數學問題了)我其實也讓小二的萱萱做了相同的練習,她用心算可以很快算出答案,但是要她用拆解的方式時卻不會,而且她拒絕思考(這很嚴重的)她還回答我說,明明她心算很快的,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?

        我問她說學校沒有教嗎?她說沒有。結果我特地翻了她一年級的課本,找出是有的。只是10的分解與合成是放在一上的課程,而加法分解的部分被放在一下……。


        這時候我就想……這樣孩子還會記得她在一上時學到的10的合成與分解的概念嗎?可能老師提起時就會記得吧?畢竟10的合成分解並不難。但是當我看到一下課本裡,加法會運用到的分解與合成只教了一小段,然後隔了幾課又開始教直式的加法了。這時我就懷疑了,這樣孩子真的能融會貫通嗎?

        於是我翻開孩子的小一數學課本的目錄重新審視,他們的課程編排是:
◆第一課—10以內的數
◆第二課—比長短、比高矮、直線曲線
◆第三課—排順序、比多少
◆第四課—分與合(就是10的分解合成)
◆第五課—方盒、圓罐、球
◆第六課—30以內的數
◆第七課—10以內的加法
◆第八課—10以內的減法
◆第九課—幾點鐘

        雖然這些課程讓父母感覺基本該教的都教了……但是卻沒有系統化,相同質性的課程並沒有統合,中間穿插了其它的課程,是怕孩子一直學數字很枯燥嗎(我只能這麼想了)?反觀魔數,主題很明確、也系統化的將10和10以內的合成與分解的概念,從初階安排到進階,這樣可以一氣呵成、很好融會貫通。

        這也是我文章前面會提這句的原因 : 和小學的數學課程一樣,但是又不一樣。因為體驗了魔數,我發現數學系統化的重要性。也驚覺了自己每天教孩子的功課時,根本也只是看著題目直接教啊!我也完全沒注意到課程連貫性問題。也忽略孩子的邏輯思維的培養,他不該只是變成單一的思考模式、只要寫出正確答案就好,他應該還要去思考、去嘗試各種解題方法才對,這才是真的對他有幫助。


        但是在這些問題的背後,其實身為大人的我們是不是也要有警覺性?我們是否也要教會孩子懂得思考?而不能只是怪現今的教育。這已經不單只是數學的問題了。引導孩子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,並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功課的問題而已,衍伸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,孩子應該要學習主動去思考、去探索,並培養解決事情的能力,成為一個有主見、有想法的人。


和孩子一起掌握更多玩中學數學的秘訣
現在加入魔數 LINE,馬上領取【  99乘法遊戲素材包 】
還有不定期學習資源與教育知識分享!

 點此加入 LINE 免費領取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