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學好難太抽象?用對方法,學習數學變樂趣
仰賴抽象思考的數學,為何是許多孩子的罩門?
數學是一門「抽象化」的科學,我們透過阿拉伯數字、加減乘除等符號來表達數學概念。但是對學齡前孩子來說,抽象思考並不容易;根據兒童發展理論,孩子要到 11 歲才會開始發展抽象思考能力。面對難以理解的阿拉伯數字、複雜陌生的數學符號,孩子不容易理解它們所代表的意思,也難以想像數學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的情境。尤其遇到分數、小數等進階概念時,對孩子來說更是一大挑戰。
圖片來源:Vanessa Bucceri(Unsplash)
要降低孩子學習數學的障礙,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,先把抽象的數學「實體化」。例如教導孩子「加法」觀念時,可以先用實際的物品,無論是蘋果、棒球、或是任何小東西,讓孩子先理解「1 顆蘋果加上 1 顆蘋果等於 2 顆蘋果」的概念,再抽象化成「1+1=2」這個算式,這樣循序漸進地學習。相反地,若沒有先讓孩子理解數字、加減乘除背後實際代表的意義,而一下就跳到抽象的理論或算式,孩子當然會學得一頭霧水,也會漸漸對數學失去興趣。
如何透過實體教具輔助數學學習?
「要讓孩子實際摸到、看到數學,才有辦法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;擺脫數學惡夢,從動手做開始。」—— 許大偉(北新國小數學老師)
當我們遇到抽象化的數學,實體教具就成為很好的輔助工具。Sumblox 數字積木被美國史丹佛大學數學教授讚賞為「幫助幼兒學習數學最好的產品」。它將數字 1 到 10 具象化,積木的高度就等於數字大小,越大的數字高度越高,讓孩子直接理解數字之間的大小關係。透過堆疊積木,孩子也能學到「總和」的概念。例如兩個積木 4 疊起來等於一個積木 8,也就是「4+4=8」的概念;同樣地,四個積木 2 疊起來也等於 8,孩子就能夠具象化地理解「2+2+2+2=8」。
圖片來源:Sumblox
幾乎每個孩子家裡都有的樂高,也是非常好用的數學教具。從基本的數量概念,到進階的分數概念都可以用樂高來做教學。我們可以用樂高上的 8 個小圓點,教導孩子 1/8、2/8 的概念;並把樂高拼在一起,來表達分數相加的概念。
當數學不再抽象,是不是看起來不一樣了呢?
著有《世界基準的幼稚園》的橋井健司表示,讓學齡前兒童多訓練手部精細動作,像是捏黏土、堆疊積木、摺紙等,可以活絡大腦前額葉,增進理科思考的能力。讓幼兒「做中學」,身體動起來,大腦中負責抽象思考的部位也會跟著動起來。
「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動手操作實體教具,訓練雙手動作技能,引導孩子進入符合真實生活的學習情境。」——Marian C. Diamond(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神經學家)
透過積木、樂高這類玩具和孩子一起學數學,學習過程可以更有互動性、更好玩;當孩子以手腦並用的方式理解數學最根本的原理,這門抽象化的學問自然也不再那麼嚇人了!
和孩子一起掌握更多玩中學數學的秘訣
現在加入魔數 LINE,馬上領取【 99乘法遊戲素材包 】
還有不定期學習資源與教育知識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