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長必看】台灣教育 vs 美國教育,小學乘法教學有何不同?

什麼是被乘數?

   被乘數是乘法運算中的第一個數字,它是被乘以的數,被乘數的選擇可以是任意數字,並且在不同的問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,代表問題中的主體,例如,小明在紙上畫了3隻4隻腳的貓,4隻腳的貓就是被畫的主體,也就是被乘數,而3隻4隻腳的貓共有12隻腳,4*3=12



什麼是乘數?

  乘數是乘法運算中的第二個數字,它是用來乘以被乘數的數,就像被乘數一樣,乘數的選擇也是靈活的,取決於具體的問題,代表主體進行動作的次數,在上述例子中,3就是畫的次數,也就是乘數。

數學也有語言差異?

  在不同國家的數學教育中,被乘數與乘數的表示方法並不完全相同。台灣是以被乘數放在乘數的前面,例如:5 × 3 表示 3 個 5,即 15;而在美國被乘數通常放在乘數的後面,例如,5 × 3 表示 5 個 3,即 15。

英文例題
\
來源|魔數教材

中文例題

來源|https://exam.naer.edu.tw/base/otc/testStoreFile/10017855d40fcc8d7df3.pdf

不一樣的表達方式,詮釋同一答案

  除了語言的差異外,乘法的交換律是在乘法運算中,兩個數字相乘的結果不受它們的相對位置影響,例如,對於 2×3 和 3×2 這兩個乘法運算,根據交換律,它們的結果應該是相等的:

2×3=3×2=6

  這種性質被稱為乘法的交換律,表示在一個乘法運算中,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可以互換,而不影響最終的計算結果,使我們可以更靈活地選擇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。

  在解題過程中,除了計算最終的結果之外,理解被乘數與乘數之間的區別是解題的重要一環,需理解被乘數與乘數,但不侷限在被乘數與乘數的框架內,而是能夠理解定義後靈活運用。

  釐清解題的思路還包括了對問題本身的理解和合理的應用,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式而非照著定義無法變通,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有系統地處理問題,而且更能夠理解問題的本質,對於發展數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。你認為被乘數與乘數誰先誰後是否很重要呢?


和孩子一起掌握更多玩中學數學的秘訣
現在加入魔數 LINE,馬上領取【  99乘法遊戲素材包 】
還有不定期學習資源與教育知識分享!

 點此加入 LINE 免費領取 →

【延伸閱讀】

數學學不好是因為用錯方法?3個正確學習數學的方式
小碧老師來聊聊『小學數學疑難雜症 』Part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