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升小四後數學成績變差怎麼辦?
家中的孩子是否在小四以前數學能力表現都不錯,但升上高年級後,考試考不好,對數學也越來越沒信心呢?這時候爸媽們可能會買很多評量給孩子練習,想幫助孩子提升數學能力,也讓孩子去補習,有時孩子表現都懂了,依然考不好?結果孩子與爸媽開始焦慮起來。
小學一、二年級的知識點是整個小學裡最少的、分量最輕的,一般孩子不費力氣就能學會。考個好看分數也不會多難,但這些只是表面現象,差距不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。真正拉開差距的是平時的習慣和方法,還有思維模式這些看不見的核心。
以下就讓魔數團隊來分享如何協助孩子學習:
如果小孩學數學有困難,父母最好及時伸出援手,『先釐清是閱讀理解、數學概念不清楚或計算不夠熟練等問題,才能夠對症下藥』。教孩子學會思考、理解,而不是背公式、題型或解法,讓未來越能跨越數學學習門檻。
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林勇吉指出,即使是成績不錯的孩子,有不少人是用記憶的方式在學數學,不是真的理解數學概念,而是靠背公式、背題型、背解法等,「但隨著數學概念與題型的變化愈來愈大,很難一直用背的方式學數學,也不會產生真正的興趣」。
1.透過教具讓抽象變具象化,並培養抽象的運思能力
「看得見,就容易想,就不會太難」,例如進行體積的運算時,可以讓孩子多組裝積木,讓抽象的體積概念具體化,用不同角度去觀察所看到的形狀。計算體積時才不會光用想的,真正去做才會有知識的刻痕。從具象到抽象的轉化,需要有足夠的操作經驗。
2.在困惑中看見學習,注重思考過程更勝於答案
有專家表示,現在學數學的最大問題是來不及理解,就導入較制式化的計算,是不是常看到孩子經常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、看到數字就亂湊,而沒有理解問題在問什麼,這時候再怎麼練習題目,都不會有問題解決的能力。
我們其實要時常問孩子:
『你知道題目在說什麼嗎?可以說明一次給我聽唷!』
『為什麼你要這麼列算式呢?』
以上兩個問題不論在任何時刻,都可以不斷問孩子,可以讓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學什麼。「學習不用多,但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」,大人在帶領的過程中,可以讓孩子從困惑中看見自己的學習、學習如何學習、學會思考比追求效率更重要。真正的學習是學想法,而不是學答案。
3.每天規律練習,但不降低學習慾
每天要做規律的練習,可以做5題或20分鐘,任何學習單或評量皆可,不用多但要固定,練習數感、空間感、應用題等。例如:加強乘除法運算,陪伴孩子解決應用題目。
4.千萬不要揠苗助長
倘若急功近利、揠苗助長,只是一味背題型、不思考,反而違反學習的本質,會很容易看到數學天花板,不可能真的學好數學。許多爸媽急著看到孩子的好表現很正常,但這是我們都必須克服的心魔,數學學習急著看成果、求速成,就像是運動員吃類固醇(禁藥),而不是真正的鍛鍊。

和孩子一起掌握更多玩中學數學的秘訣
現在加入魔數 LINE,馬上領取【 99乘法遊戲素材包 】
還有不定期學習資源與教育知識分享!
【延伸閱讀】 〈數學怎麼玩,你該知道的一些事!(上篇)〉 〈如何用正確方式學習數學?〉 〈孩子怕數學?2個方法建立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