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在家教孩子品德教育?爸媽必學的3個日常小技巧

很多爸媽都希望孩子「不只是聰明,還要有好品格」。

然而,108課綱提倡的品德教育,強調孩子要誠實、要有責任、要懂感恩……但爸媽常常疑惑:在家裡到底要怎麼教呢?

其實,最好的教室就是家裡,最好的教材就是日常生活!

魔數分享3個讓爸媽立刻就能用的簡單小技巧,讓孩子在玩樂與互動中,自然而然培養好品格。

技巧一:身教是最好的教育

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,無時無刻不在觀察父母的言行舉止。爸媽如何應對壓力、如何對待他人、如何面對失敗,往往會成為孩子未來行為的參照。

比如,陪孩子一起操作【魔術科學】裡的魔術實驗時,如果過程中出錯了,爸媽能否保持耐心、帶著笑容說:「沒關係,我們再一起找原因試試看!」

這樣的態度,比任何說教都更能教會孩子什麼是面對挫折的勇氣,以及訓練耐心



技巧二:把「責任」變成任務,讓孩子真的參與

責任感不是靠叮嚀,而是靠體驗。爸媽可以透過小任務,讓孩子實際參與,才會真正理解什麼是「負責」。

在開始一項【魔術科學】前,可以和孩子做個「任務分配」。例如:「你負責閱讀趣味漫畫,我負責準備魔術教材,我們要一起合作完成這件事喔!」或是在結束後,與孩子約定好:「完成實驗後,我們要一起把桌面收拾乾淨,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

透過這些微小卻具體的任務,孩子在過程中親身體驗了合作、負責與善後的重要,效果遠比口頭提醒來得深刻!


技巧三:開啟「同理心」對話,引導換位思考

同理心是所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。爸媽可以透過日常對話,引導孩子覺察自己的感受,並理解他人的情緒。

例如,當孩子成功完成一個【魔術科學】實驗,讓全家人驚呼、拍手時,爸媽可以問:
「看到大家驚喜的表情,你心裡的感受是什麼?」這樣的提問能幫助孩子意識到:自己的努力能帶給別人快樂,而別人的掌聲和支持也值得感謝。這同時也是感恩教育的一部分,讓孩子更容易發展出正向的人際互動!

結語:品德教育不是教出來的,而是陪出來的

品德教育,從來不是靠課本或說教「灌輸」出來的,而是在充滿愛與陪伴的日常中,自然而然「養成」的。

爸媽不必追求完美,而是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陪跑員,願意陪他們嘗試、犯錯、重新來過。當孩子在一次次遊戲與學習中,慢慢學會堅持、負責、同理與感恩,那才是真正落實在生活裡的品格教育。

而像【魔術科學課 這樣兼具樂趣與挑戰的課程,不只是單純的玩樂,它更是一種「寓教於樂」的好幫手。讓孩子在一次次充滿驚奇的實驗裡,不僅學到背後的科學原理,更在合作、嘗試、失敗、重來的過程中,培養了責任感、耐心、同理心與感恩

魔術科學課 讓學習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,而是能在日常互動中,真實看見孩子的成長與改變。當知識與品德一起成長,親子也能在笑聲與驚喜中,打造屬於彼此最美好的學習旅程!

想讓孩子在學齡前&小學階段培養科學興趣?

點此加入 LINE 免費試閱課程 →

【延伸閱讀】

批判性思考是什麼?3大關鍵培養21世紀孩子必備軟實力
自主學習是什麼?家長必懂的3大優點!
國小補習越補越焦慮?破解家長最常見的4大迷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