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小數學課綱一次看懂!1~6年級學習策略指南
一、孩子數學考不好,不一定是不用功
「明明有補習,怎麼還是錯一堆?」「現在小學生的數學是不是太難了啊?」
這是諸多家長看到孩子的數學考卷時,最常出現的疑惑,但真相可能不是家長想的那樣喔!並不是孩子不努力,也不是題目太刁鑽,而是我們忽略了數學是一門「累積式的學科」。數學不像背英文單字,可以硬記硬考。每一個新概念,都建構在舊有知識之上。
一年級沒搞懂的位值概念,可能在三年級的乘除法時就卡關;四年級的分數搞不清楚,六年級的百分比自然學不會。所以與其讓孩子多寫幾題,不如先問問自己「他現在卡住的,是哪一段沒有學好?」
然而,當我們願意從課綱角度出發,理解每個年級「應該學什麼、為什麼要學」,就能幫孩子釐清學習盲點,補對位置、走得更穩喔!
二、國小數學1-6年級課綱整理,讓家長一次看懂!
|
|
|
|
---|---|---|---|
第一階段 |
1年級~2年級 |
|
|
第二階段 |
3年級~4年級 |
|
|
第三階段 |
5年級~6年級 |
|
|
備註:資料根據《十二年國教數學課綱》整理
三、學不好數學,問題不在「不聰明」
1. 只會算,不懂為什麼算
有些孩子可能解得出題目,但只要換個方式問,答案與過程就錯誤。
原因可能出於:「只記步驟,沒理解概念」,缺乏真正的數學理解力。
2. 數學和生活脫節,孩子無感
當孩子遇到數學瓶頸,並開始不想學習時,時常會出現「學這個在現實生活有什麼用?」的想法。
原因可能出於:數學在課堂上時常是抽象的公式,沒有情境連結與舉例,孩子們自然覺得枯燥、難理解。
3. 進度參差不齊,學習落差擴大
在課堂中每個孩子的進度不同,有些人早就懂、有些人還沒理解清楚公式的定義。
原因可能出於:老師很難同時照顧每位孩子的狀況,導致一部分孩子越來越有自信學數學,而另一部分卻越來越害怕數學。
四、遇見會教的好教材,更能讓孩子「喜歡學」
|
|
|
|
---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魔數的教材以「玩中學」為核心,透過趣味教具與生活情境設計,讓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具體可感。引導孩子在操作中探索規律、在遊戲中理解邏輯,把數學學得靈活、有趣又實用!
(孩子們與阿仁老師在科學節實際體驗有趣的魔數教具!看看他們投入的神情)
五、學數學關鍵在「方法」,不是「天分」!
事實上,學好數學的關鍵,從來不是天賦,而是學習的方式有無對症下藥。讓孩子願意學、學得會,才是真正的數學實力。 倘若孩子總是死背公式,遇到題型變化就卡關,是缺乏建立概念的機會;倘若孩子覺得數學很難又無趣,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他的方式。
這正是魔數在意的事。不是要孩子做更多題目,而是讓孩子從遊戲中理解數學的邏輯,從故事中發現數字與生活的關聯。幫助孩子把學到的東西「轉化成理解」,從中建立信心和興趣。讓魔數一起與你陪伴孩子建構邏輯、找回學習信心的一座橋樑!
References:
https://www.k12ea.gov.tw/files/class_schema/課綱/12-數學/12-1/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─數學領域.pdf
https://hlearning.tn.edu.tw/modules/vlearning/index.php?id=89
和孩子一起掌握更多玩中學數學的秘訣
現在加入魔數 LINE,馬上領取【 99乘法遊戲素材包 】
還有不定期學習資源與教育知識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