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學感可以後天養成?孩子6歲前接觸教具是關鍵!
數學感可以後天養成?孩子6歲前接觸教具是關鍵!
許多爸媽教導孩子時,總會發現孩子對於一些數學觀念總是無法正確釐清,又或者是根本不清楚孩子對於題目的盲點在哪裡,希望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方式學習,讓孩子容易理解吸收甚至希望他們主動學習,但遲遲沒找到一個有系統的教學方法,網路的資訊繁雜、市面上的教科書琳瑯滿目,學習難以找到一個方向,而教具可能是另一種尚未被考慮過的選擇。

數學教具是孩子學習的得力助手,它為何如此重要?
1.抽象化為具體,與數學產生互動
其實很多孩子都認為數學對他們來說是抽象的,此時若將它實體化呈現在眼前,讓他們能用更多種感官刺激去學習,除了看的到、摸得到之外也能與之互動,例如:如何用積木堆出題目要求的形狀、一個立體物品的每一個面應該是什麼樣子,這使得孩子不需看著課本的2D 平面圖去想像3D 立體圖形的模樣,對於空間的概念能夠更輕鬆掌握。
2.數學教具即是孩子的玩具
教具的用意即是希望孩子透過實體的物品,實際操作後除了理解觀念之外,使用教具的過程也就像玩玩具一樣刻劃在孩子的記憶中,類似於益智遊戲,不同在於教具除了讓孩子玩中學,也針對孩子需要培養的能力所設計,是一款希望孩子學數學也能學得快樂的數學玩具。
3.數學教具搭配系統性教學,效果將能倍增
每一樣教具的研發皆有它教學的用意,清楚知道使用此款教具即會習得哪方面的知識,也是學習上不可獲缺的,自學很容易會漏掉該學的知識,教具則針對孩子所需的各方面做補足,學習狀況可以有效呈現。

幼兒就需要用教具?以後再碰太晚了?
把握孩子發育的黃金時期並使用最高效的教學方式,才能終身受益!
1.0-6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!
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學家戴蒙(Marian C. Diamond)和霍普森(Janet Hopson),在1998年時就提出「幼兒大腦發展」的理論,她們強調人類在 10 歲以前腦部的成長發育相當快速,通常能達到成人大腦重量的 90%,但成人腦部的重量只佔體重約 2.5%,卻消耗了人體約 20%的葡萄糖與養份,所以幼兒的大腦訓練、教育是非常重要的。
2.教具帶給孩子多重感官刺激,讓學習效果達到最高點
根據Joseph J.Weber的研究文獻” The Use of Audio-Visual Material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in Colleges of Education in Benue State-Nigeria “指出,我們的感官接觸新事物有40%來自視覺,25%來自聽覺,17%來自觸覺,3%來自味覺和嗅覺,與15%來自其他生理上的體驗。教具使孩子用各種感官學習,記憶深刻效果也極佳。
初步接觸數學時,如何學習對於孩子至關重要。若孩子提早接觸教具,思維模式必定也比未接觸來的有所不同,從小就建立起的思考模式,也將深植在記憶中,對於未來面臨的問題,抑或是習得一項新技能,都有著深遠的影響,教具會使得孩子如何自己玩出新的創意思維,而這樣的創造力將有助於孩子面對事情容易產出新思維。
和孩子一起掌握更多玩中學數學的秘訣
現在加入魔數 LINE,馬上領取【 99乘法遊戲素材包 】
還有不定期學習資源與教育知識分享!